2016-07-19

山田遊語錄 Yu Yamada's Talk



有媒體朋友說,我應該是全台灣最了解山田遊的人,哈哈哈,這種感覺很沾光,純粹只是比一般他的台灣朋友們多了在他的團隊裡工作的經歷罷了。

這一篇是之前在mot/times發佈的專訪下集,用他曾經說過的關鍵句,帶大家潛入這位超級理性思考、時不時丟出驚艷概念企畫的設計採購,山田遊的工作哲學為何?面對挫折壓力該如何排解?





“  做自己喜歡的事怎麼會累? 


2014年的SHOWCASE 開幕前一日,為了加緊完工,所有工作人員一起趕工到早上7點,包含了三位策展人山田遊、松澤剛與尾原史和。


山田遊:「每年這個時候都是這樣子,啊,我這年紀再這樣操勞下去做展覽不行啊~」我開玩笑地回他,那明年辦成椅子的展覽,這樣大家顧展的時候就可以坐著休息,山田遊還直說真是一個不錯的點子。

忍不住問他,每天要面對這麼多各式各樣的案型、秋季還要籌劃這麼大的展覽,有時還會因為人情壓力接下吃力又不討好的工作,難道都不會有很想逃離的時候嗎?


「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什麼好喊累的?」因為很喜歡「產品」,所以在會議跟會議之間逛逛街、散散步、偶爾也會衝動購物一下,就是山田遊轉換心情與氣氛的方式。(確實經常看到他出差時帶回名產、開個會回到辦公室就會炫耀新買的外套或鞋子……)

繁雜、想抱怨的時候當然也是有,但多半他都很能面對自己的生活幾乎離不開工作。被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所包圍,也能為這些事物做些什麼貢獻,是他幾乎不太有所謂的精神壓力的原因。

不過,他也承認,年紀開始增長,身體是累得不得了呀…




「結果」就是一切,這是這個世界勝負的方式 

這是山田遊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或多或少有幾分不甘心,但就像他經常說的「Business is business」,與設計師的交情再好,只要設計或製作得不夠完善之處,他一定會直接指出。這與山田遊所扮演的角色有關,如果他是設計出身,或許他會無法這麼果決地拒絕設計師(畢竟難免會有取暖的同理心),但因為他所站在的是設計與商業之間,叫好的作品卻不叫座,他認為這是作為採購這個中介者的失敗。

為了避免任何的失敗,每一次山田遊都以戒慎恐懼的心情面對專案。他曾經說過,這世界上沒有完美作品,一旦我們覺得這樣很棒了的滿足心態,那麼就會停止成長,因此儘管已經保有一席之地的山田遊,每個專案他都要親自到現場用眼睛確認數次,不斷調整每個細節,為的是呈現最好的結果,因為只有在一次的勝利之後,才有機會在下一回合再拉高設計自由度的百分比,這是他透過最後的結果讓業主心服口服的訣竅。

正也因為「結果論」的覺悟,山田遊幾乎不給自己沮喪和失落的時間,他常說,不要浪費時間在懊悔失敗之上,因為煩惱與難過都應該是自己的事,在工作上的專業是失敗之後修正過來,我們需要的是如何拿下下一次的勝利,怎麼會有時間緬懷過去的事?




“  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套邏輯,我們得學著運用邏輯思考 


切換在各行各色專案之間的山田遊,靠的是「邏輯思考」,他說這不是什麼秘訣,而是當面對每一個專案時,都要能透徹地分析本質,並找出限制條件,形成基本的框架,如此當他同時處理「單位展」的展覽商店Measuring Shop與日職海灣之星的品牌咖啡+B,也不會產生混淆或是忙亂。

除此之外,山田遊也認為唯有在了解歷史與背景之後,才能更容易發現新的可能。像是台創「設計點Design Pin」的倉庫概念,也是在他問倒相當多相關人士之後才找出,原來的空間是作為製菸工廠的儲藏室,發揮空間原有的特色與意義,不是憑空製造或賦予新的形象,這是他的每個作品都能具備自我特色的主因。


不過他對於自己打破沙鍋都要問到底歷史背景這件事好像有點小愧疚,「問到Design Pin原本的儲藏室功能這件事,好像給很多人添了很多麻煩(煩)」不過,下一次他應該還是會這做吧,哈哈哈哈!




“  每個人的29歲都是迷惘的 


20世代的最後一年,29歲。我相信面對過這個年歲的許多人都會有同感,彷彿新學期開始要進入新的班級的不安。



「每個人的29歲都是迷惘的。其實30歲、32歲都一樣,我們都不會知道自己走的方向對或不對,但只要自己一直是在前進的狀態,而不是原地踏步就行了。真的走錯路,那就再重新走一次就是了。」

他也透露,當他29歲的時候也是method剛開始的前兩年,這樣的事業型態有沒有辦法成功、有沒有辦法養活自己,他的內心也充滿很多問號,不過就這麼一路順著走,也會找到屬於自己那條路的。




--



好了,山田遊存檔的文章都發表完了。其實很怕別人會覺得我在消費他,純粹是在日本的時候太窮,所以只好拜託他讓我專訪賺點零用錢(笑)

坦白說跟山田遊一起工作壓力很大,這個壓力不是他給的,而是因為一起工作時會感覺到他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跟天一樣高,所以無時無刻感覺到戰戰兢兢。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媒體會公開某一面很理想與夢想的狀態,有些時候那並不是謊言,但那也不會是全部的真實樣貌。

所有的事,還是都親身參與過比較好。




--
本文同步刊載於MOT / TIMES
MOT / TIMES編輯版
Show.D @MOT/TIM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